私域运营课程转化难?其核心是用户心理的“价值感知断层”!哪怕是调研再充分的优质内容,如果无法让用户瞬间get到“这个课程对我有用,有大用”,付费按钮对他们来说也永远只会是个摆设。这本质就是一场“需求痛点”与“内容卖点”的精准博弈战。
今天小海豚就给大家支几招,助力老师们轻松提升用户的消费动力!一起来看看吧~
一、诊断用户付费阻力
用户在购买知识付费课程的时候,心理活动往往逃不脱这几样:要么嫌贵,要么不相信课程能有用,要么就是一直拖着不买!这其中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?
要想解决问题,我们首先要把握用户心里最深处的想法,做到知己知彼。而对于“付费难”的那些用户,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种:
1、价格敏感型用户
这类用户往往对价格非常在意,他们会反复对比同类型的课程,甚至时常因为几块钱的差价而犹豫不决。他们的心理就是“怕买贵了”或“觉得不值”。
2、价值存疑型用户
这类用户最纠结的是“这课真能帮我解决问题吗?”他们可能会点开试看视频反复琢磨,或者去翻学员评价找“翻车案例”。
3、决策拖延型用户
这类用户常常会说“等我有时间再学”或“下次一定买”,其实是在用拖延掩饰自己的深层顾虑——担心自己可能坚持不下去,或者对现状的改变有很大的恐惧。
二、显示内容价值策略
“知彼”后,下一步就是要做到“知己”和“亮己”!自己有些课程内容明明很优质,但为什么总不得用户心?这时候,就需要把自己和课程内容的价值直接“亮”出来,效果会变得不一样哦!
1、痛点可视化
怎么精准定位用户痛点?可以用案例等直观的方式呈现。再具体一点,可以通过真实用户故事为用户创造场景,以此点出用户普遍存在的痛点、强化课程价值。
比如“小海虽然每天工作12小时,却经常在下班复盘的时候发现真正重要的任务总是完不成”“而本课程,就是专门帮小海这类用户规划工作时间,让其工作效率直线提升的”,这既能让痛点具象化,突出课程价值,又能让用户在案例中消除距离感。
2、效果量化
还可以通过真是数据,将课程实际效果直截了当的展示出去。
比如,某时间规划老师自课程售卖以来,已经帮助上千名企业员工提升工作效率50%。那就将这组数据明确的告知用户,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“收益”。
三、多元化付费引导
如果你观察用户足够仔细,你就会发现,很多私域用户其实并非没有购买课程的欲望,而是缺少一个明确的“刺激点”?如果老师能用多元化的方式,拉近他们与课程之间的距离,付费转化率立马就能提升!
1、限时优惠
限时优惠应该是比较好用也比较常用的互动方式之一了,可以对用户制造购买紧迫感,有效提高用户购课率。
平时在社群中就可以做一些限时优惠活动,比如“为了回馈老用户,课程7折限时购买,3天后将恢复原价”等,促使用户快速决策。
2、定制化推荐
为不同标签的用户推荐符合他们兴趣和需求的专属课程。比如,向“小白”用户推送“基础课程”,向拥有一定基础的用户推送“高阶课程”,让他们觉得推送的课程都是符合心意且非常实用的,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,可以放心购买。
3、裂变活动
设计“邀请好友得优惠”活动,可以借助用户的社交关系推广课程,增加课程曝光度,这也是创建私域最底层的优势。每个进入私域的用户都是传播链,只要我们的课程能够抓住用户的心,再加上一点点“推力”,比如邀请好友拼团购买都可享受七折优惠, 总会有用户抱着“发现宝藏”和“能省一分是一分”的心情将课程辐射出去。
四、信任体系构建
课程内容“亮”出来了、多元化的活动也做起来了,还不够,还要为用户埋下信任的种子,这样才能让用户从“昙花一现”变成“季季开花”。
如何让老师的专业能力被更多人看到?如何让私域用户对老师产生信任感?这背后其实有一套方法论……
1、强化专业人设
老师可以时常在私域里分享些行业干货、解读趋势,用来展示自己的专业深度。比如,法律行业的老师可以定期剖析热点案件,来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,以此来赢得用户的信任。
2、互动交流
想要建立和用户之间的信任,离不开与用户积极的进行互动,无论是回复评论,还是答疑解惑,都不失为好的方式。让用户感受到自己的亲和力和责任心,拉近彼此距离。
总结一句话,就是“多交流、多互动,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展示出去”。
△△△
提升私域用户的付费意愿,关键在于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彰显课程的价值。当老师与用户建立起深厚情感连接,定能在知识付费路上越走越顺!
以上就是本期海豚课堂(私域运营篇)的完整内容,想了解更多知识付费运营干货吗?持续关注我们,小海豚将为您带去更多精彩~